- 歡迎光臨中國水果交易網10年老站!
- 會員登錄
- 注冊會員
- 客服QQ:99628038
- 用戶交流群3:334812283
- 采購經銷商群:226330933
山西“早黑寶”之父小葡萄里的大夢想
【導讀】
秋風送爽,黑色飽滿的葡萄散發(fā)出美酒般的芳香。女兒帶著陳俊遺像重回葡萄育種園:爸爸,這是你最愛來的地方,讓我在這里陪著
他患上了肺癌。在去省腫瘤醫(yī)院治療的前一夜,他對愛人說:“你問問醫(yī)生,我還有多長時間?”“你要干什么?”“我還有很多工作沒做完。”
他沒有安心住院,化療間隙,他回到了葡萄園和實驗室。他拼命地工作。身邊的人都知道,葡萄已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。放療嚴重影響了他的記憶力,到了后期,好些相熟的人他都叫不上名字了,但他認得清園子里每個葡萄優(yōu)良單系。他培育的葡萄,在哪區(qū),在哪一行,他都會走過去,看一看,摸一摸。葡萄就像他的孩子。
他是“早黑寶”之父山西省農科院果樹所葡萄研究員陳俊。
1 一個人苦,換來萬千人的甜 25年,陳俊先后主持了9項省級重點課題、2項部級課題;培育了6個葡萄新品種。他發(fā)明了葡萄多倍體育種方法,直到現(xiàn)在,用這種育種方法選育出來的葡萄新品種源源不斷。2000年,他被農業(yè)部聘為國家葡萄產業(yè)技術體系資源與育種研究室葡萄多倍體育種崗位專家。
他培育的歐亞種葡萄新品種“早黑寶”,品質、綜合性狀優(yōu)于目前國內同期成熟的其他早熟品種,填補了我國早熟四倍體歐亞種葡萄品種的空白,曾榮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。現(xiàn)在,“早黑寶”已經在全國推廣,其中我省有10多萬種植戶,光在清徐地區(qū),種植面積就近3萬畝,普通種植戶收益1萬元/畝,大棚種植戶收益4萬-7萬元/畝。
1996年,正在西北農業(yè)大學進修碩士研究生學位的陳俊,承擔了我省一家中法合資的怡園葡萄酒莊萬畝葡萄園的設計、規(guī)劃、育苗的任務。由于時間緊、任務重,陳俊不得不中斷學習。當時正值正月十六,70萬支葡萄種條從法國運來。由于路途遠,運輸時間長,有些種條失水了。法方技術人員提出,這70萬支種條能培育出40萬株葡萄苗就不錯了。
多培育出一支苗,就能為種植戶增加一株葡萄,也增加一分收獲。為了這個目標,陳俊帶領團隊鉆進葡萄園簡陋的工棚里,配營養(yǎng)土、剪芽、扦芽、控制溫度,一干就是半年。育出的60多萬株健壯的葡萄苗,比預計的多出20萬株。他為建成我省一流釀酒示范基地立下了頭功,也為當?shù)剞r民的增產增收打下了基礎。
2 葡萄總會在他工作不順時給予靈感 上世紀八十年代,日本的葡萄品種巨峰系列以其粒大、外觀漂亮,在我國得到大面積推廣。作為一名葡萄育種工作者,陳俊心里有著說不出的滋味。陳俊的同事唐曉萍說:“我覺得,他每天就活在葡萄世界里,不是在果樹所葡萄實驗園,就在農民種植戶的田間地頭。好像他來到這個世界上,就是為了工作。一年365天,有360多天都忙著和葡萄打交道。”
陳俊對葡萄有著一種特殊感情。每年秋季,葡萄快成熟的時候,他把工作時間提前到早晨5點。他的好幾個優(yōu)良體系恰好就在這個時段發(fā)現(xiàn)。有好多次,在園子里發(fā)現(xiàn)有苗頭的優(yōu)系時,他興奮地抱住妻子手舞足蹈:“我發(fā)現(xiàn)了這個單系,果粒大、品質好。”如果工作不順了,或者寫論文卡住了,他就會到試驗園子里去看那些雜交單系,一蹲就是半天。妻子李蓉說:“葡萄總會給他靈感,經過沉思,他的心情就會好。”
在李蓉眼里,陳俊是一個工作的“狂人”,家里的“客人”。他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鉆研葡萄上,在家里就好像住旅店似的,除了吃飯和睡覺,業(yè)余時間很少能在家里見到他。
陳俊的女兒從小學到高中畢業(yè),經常抱怨爸爸從來沒有給她開過一次家長會。女兒升入初中,到了離家12.5公里的縣城住校讀書。一個周末的晚上,她見到了1個多月沒見的爸爸。女兒說:“你也應該關心一下我的學習呀。”陳俊說:“我知道你是不用大人操心的乖女兒。”“可是我很想你呀。”陳俊說:“孩子,爸爸在想辦法培育出一種核桃般的大粒好吃的葡萄,還有那種沒有籽的大粒無籽葡萄,到時候,你吃葡萄不用吐籽啦,多好啊。”女兒不領情,撅嘴賭氣說:“我寧愿不吃葡萄。”
3 科研成果要讓農民用得上 陳俊是個優(yōu)秀的科技工作者,也是一個好師長、好領導。在他擔任果樹所副所長和帶領課題組期間,培養(yǎng)了一大批優(yōu)秀的年輕農業(yè)科技工作者。陳俊根據(jù)果樹所人才短缺,尤其是學科帶頭人出現(xiàn)斷層的情況,先后支持數(shù)十名科研人員參加專業(yè)學習。他打破了論資排輩的框架,使一批年輕人脫穎而出,擔負起課題主持人或負責人的工作。
2002年,陳俊在全所推行課題核算制。他將課題申報、科技創(chuàng)新、成果轉化與開發(fā)有機結合起來。課題核算制不僅調動了科研人員的工作熱情,還穩(wěn)定了科研隊伍,提高了課題組爭題立項的積極性,促進了成果轉化和創(chuàng)收能力。
已經成為果樹所科研中堅的董志剛,說起老師陳俊感慨萬分。他剛畢業(yè)來到果樹所時,同批的畢業(yè)生中總會有人說,大學畢業(yè)生老干些地里的活,多浪費啊。陳俊總對他說:“一個優(yōu)秀的農業(yè)科技工作者,一定是一個種地的好手。實驗室里的工作很重要,論文也不可缺少,但農業(yè)科研工作不到田間地頭去,是解決不了生產中的問題的,光在實驗室里是搞不出來新品種和新技術的。”一批批大學畢業(yè)生因此投身田地中,逐漸成長為有建樹的農業(yè)科技工作者。
2011年10月22日,在葡萄收獲的季節(jié),56歲的陳俊離開了他畢生追求的事業(yè),離開了他熱愛的熱土。今年又逢葡萄成熟時,女兒帶著爸爸的遺像重新回到葡萄品種園。